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要闻
水利要闻
《南湖晚报》头版头条报道嘉兴市水文巡测线建设
发布时间:2012-02-28 来源:嘉兴市水利局 字号:[]
 
昨天,《南湖晚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地报道了嘉兴市水文巡测线建设项目的重要地、必要性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作用。
附:报道
投资近2000万元,用两年时间在边界建一个“监测包围圈”
我市“最严格”应对水危机进水出水都有眼睛“盯”着
  N晚报记者 施兰
  本报讯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年起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嘉兴也将启动“最严格”的应对。记者昨天从市水利局获悉,《嘉兴市水文巡测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审批,我市将投资近2000万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嘉兴边界建立一个“监测包围圈”,实时监控进出嘉兴的水量、流量,为防汛、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
  水危机日益突出
  水资源不足,调蓄容量有限,且水质污染严重,环境容量小,是嘉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破解的难题。
  2010年底,嘉兴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去年,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为30.04亿立方米,过境水量为75.45亿立方米,过境水在总水量中占71.5%,而且本地水资源有63%集中在汛期。按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667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嘉兴水体污染依然严重,境内河流水质大多是五类或劣五类,预计到2020年,全市水资源供需缺口达9.3亿立方米。
  现有监测线不完整
  “要科学管理水资源,首先要掌握究竟有多少水。”市水文站站长唐寿良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要研究嘉兴一年内的用水量,就要知道这一年的进水量和出水量:(进水量+降雨量)-(出水量+蒸发量)=用水量。嘉兴外来水量相当丰富,但是,目前我市边界的水文巡测线没有闭合,边界进水量、出水量无法完全掌握。
  “目前,我市只有北部入境、东部出境水量实现了监测,西部(湖州、杭州)来水,以及上塘河经余杭进入海宁的水量基本没有监测。”据介绍,嘉兴市境内现有水文巡测线包括北排线、东排线和钱塘江线的南排各闸站,基本能监测到北部和东部水量以及南排水量。
  已建的水文巡测线尚未实现自动化监测,以前都是凭借经验,对出入市境的水量进行估算。一到防汛抗旱时期,还需要人工到监测站读取数据,再通过人工计算得出水量、流速,周期很长,严重影响了指挥决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近2000万元打造严密“监测圈”
  为了精确掌握进出嘉兴的水量、流速,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市将投资近2000万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水文巡测系统工程。
  唐寿良说,建设水文巡测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我市西部边界新设水文巡测线,新建流量基点站,布设流量巡测断面,全长约为55千米,其中桐乡段长约42千米、海宁段长约13千米。“新设的西部边界巡测线,加上已有的水文巡测线,就相当于在嘉兴边界建起了一个闭合的‘监测圈’,对所有流进、流出嘉兴的水实时监控,多少水量、多大流速,都一清二楚。”
  而北部、东部边界已有的水文巡测线也将进行改善和提高,并且建立嘉兴市水文信息中心及有关县(市、区)水文遥测接收系统,将巡测线基点站等处有关水位、流量的数据系统集成,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通过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将实时数据通过传输系统进入嘉兴水文信息分中心,进行计算分析,及时为防汛抗旱做好参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