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要闻
水利要闻
世界水日:我们与“水”亲密接触
发布时间:2012-03-22 来源:嘉兴市水利局 字号:[]
        水是生命之源。作为江南鱼米之乡的嘉兴,水的话题一直是各届政府部门以及广大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做好“水”这篇文章,使嘉兴的河道和饮用水让广大市民真正感到舒心与放心,成了水利部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为了和市民朋友共同分享我市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一些可喜成就,本月18日下午,嘉兴市水利局、嘉兴市水务集团特地邀请了南湖晚报的部分市民记者,实地参观了新塍塘新秀桥绿化节点、石臼漾湿地公园、新塍镇火炬村“蒲鞋浜闸站”等水利建设项目。
        新塍塘新秀桥绿化节点:尽显水乡雅致韵味
        市民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市区越秀北路的新塍塘新秀桥绿化节点。在市民记者们的记忆中,这个地方以前是嘉北粮仓的仓库,旁边一些低矮的棚屋依河而建,根本谈不上什么风景。
        真没想到,如今,精巧雅致的景观桥建好了,11750平方米的绿化植被铺种好了,160余米长的护岸也改建好了……从新秀桥上往西看过去,沿河搭建的低矮棚屋不见了,两米多高的封闭式围墙也没有了,放眼望去,河的北岸绿草如茵,修竹掩映,白墙黛瓦,曲径通幽,和南岸绿柳成荫、充满欢声笑语的洪波公园遥相呼应。
看着“拆围治乱、清淤除障、截污修岸、透绿美景”等综合整治措施,逐渐把北岸的河变成了木质护岸映衬着的潺潺流水,变出了江南水乡的雅致韵味,如此美丽的景致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部分,这种“被幸福”的感觉,让市民记者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石臼漾湿地公园:美貌与实用兼具
        说到石臼漾湿地公园,也许很多身处城东、城南的市民还不知道嘉兴首个湿地公园究竟身藏何处。原来,这个总面积为1630亩的湿地公园就位于昌盛路和东升路交会处附近,分布在东升西路两侧。
        在石臼漾湿地公园,市民记者看到,各类植物种类繁多,陆地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花卉、灌木和草木相结合,构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石臼漾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也吸引了白鹭等大批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参观时,不知何故,远处树林中惊起一群飞鸟,同行的几名摄影爱好者赶忙举起了相机,公园内三三两两的游人,也一起举头望去。
        石臼漾湿地公园称得上是嘉兴的“大家闺秀”。在土地资源日渐紧缺的态势下,它的立项堪称“有远见的大手笔之作”。多年来,嘉兴人无不为饮用水资源的不尽如人意而忧心忡忡。当石臼漾湿地公园以它清丽婉约的姿色、原水深度净化的功能亮相于人前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享受这里的宁静,领略自然净水的神奇。更令人高兴的是,从2009年6月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至今,每天的水质跟踪监测显示,水质经过湿地公园这个“城市肾脏”的循环过滤,各项指标明显得到提升,全市人民饮用水源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北部防洪改造工程:让秀洲区北部不再受淹
        欣赏过新秀桥西侧的美景,呼吸过石臼漾湿地公园的新鲜空气,市民记者们来到了新塍镇火炬村新建的“蒲鞋浜闸站”前,新滕水机站吴站长为大家进行了演示,电闸推上后,顷刻间机声轰鸣,直径为500mm的管道将水汹涌排出。下一步,排涝闸站将安装圩区运行自动化管理系统,水闸的关闸和闸站的排涝可根据水位的高低,自动启闭排涝。
        据介绍,这一惠及秀洲区王江泾、油车港、新塍三个镇的“北部防洪改造工程”,从2008年实施以来,已经新建、改建这样的排涝闸站73座;新建改建单闸38座、套闸2座;建成生活区防洪墙及护岸32.4公里;完成工程投资1.34亿元;目前投入运行后,建成区内的农田保护效益明显。
        高效农业产业园:一年四季产出绿色环保农产品
        走进位于秀洲区新塍镇陡门村的嘉兴市秀水美地有机农产品公司,一组占地十多亩的联合大棚映入市民记者的眼帘。据介绍,这里是高产出的绿色农产品种植区,大棚里种植着黑木耳。灌溉系统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水雾化装置,棚顶有自动的遮阳装置。大棚的两侧装了雨水收集系统,下雨天的雨水通过收集系统采集到棚边的两个收集池内,然后再通过灌溉设备回灌农产品。工作人员说,这样的大棚将一年四季向市场供应绿色鲜嫩的农产品。
        联合大棚的北边是几十个单体大棚,每个大棚占地近一亩,种植着各类蔬菜,统一采用喷滴灌方式实现灌溉和施肥,实现了节地、节水、节肥、减排和增效等目标,节水率达到30%以上。“这样的高效绿色农业园在嘉兴必将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如是说。
        夜幕渐渐降临,一个下午的体验行程结束了,市民记者们还是意犹未尽,大家都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亲身体验我市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幸福的各项惠民工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