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盐丰义:青山绿水助力乡村振兴 美丽河湖成就幸福密码
- 发布时间:2021-12-24 来源:海盐县水利局 作者:贺夏萍 字号:[大中小]
-
沿着通元镇丰义村的山前埭河一路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绿植环绕、凉亭古桥的景象,这条总长约2.66公里的河流贯穿了整个村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好风光。
近年来,通元镇先后实施了生态护岸建设、沿河绿化和景观小品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项目工程,建立了河长巡河和河道长效保洁机制,打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组合拳,让山前埭河从之前的脏乱差实现了如今的清绿美,她的美丽蜕变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去年成功创建了县级美丽河湖的基础上,今年丰义村继续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工作,高标准创建完成市级“美丽河道”。
美丽河湖的蜕变之路
郑鲁飞是丰义村的一名普通村干部,同时也是山前埭河的河长。当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山前埭河岸边巡查,并用“智慧巡河”记录下河道的现状。“‘智慧巡河’是河长巡河时常用的一个工具。我们在巡河的同时,直接拍下照片并上传,既是工作的一个记录,又真实地反映了河道的情况。”郑鲁飞一边打开手机,一边跟笔者解释道:“我们村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河长,每个人都负责3-4条河。简单来说,河长的工作就是给河道‘找茬’,看看哪里有问题了,哪里不符合要求了,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提出来。”
2014年通元镇相继开展“五水共治”“清三河”等环境整治工作,丰义村积极落实河长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护机构,规定由丰义村统一管理村内及周边各项设施设备。
与此同时,通元镇将山前埭河保洁列入镇“四位一体”保洁范围,加强日常保洁工作,保持湖面、河面干净无漂浮物。另外,通元镇制定了“污水零直排”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目前,山前埭河33个入河排水口均已设置指示牌,没有污水直排、偷排、漏排现象,岸边无违法建筑物、违规搭建物等。
在丰义村村民委的显眼位置,一面文化墙尤为引人注意,原来丰义村将五水共治、河湖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当中,发动村民们积极投身到共建美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工作中去。
村民沈忠泉就住在山前埭河边上,对于山前埭河的变化,他感慨不已:“现在的变化真是大。原先这里河道狭窄,水质很差,特别是出村的道路,来一辆汽车就完全过不了人,我们进出很不方便;后来村里面统一修筑了河堤,建起了凉亭,拓宽了道路,现在汽车都可以停在家门口了。而且现在环境弄得这么漂亮,也让大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你看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弄得很干净。”
如今的山前埭河,河道中央散布着若干水生植物浮岛,两岸种植着杨柳、香樟等树木,枝条茂密,微风轻拂,湖中的鱼儿不经意间泛起的微微波澜,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凉亭里休闲,或唠唠家常,或下下围棋,动静相宜,风景如画。
从美丽河到致富河
随着山前埭河整体环境的提升,也为丰义村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样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将美丽河湖转变为美丽经济呢?丰义村又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上面做起了文章。
近年来,丰义村深度挖掘本地的人文历史,从独有的自然禀赋和农业特色产业出发,整合丰山山体、山洞、月湖矿坑、山前坡地、村落河道、山后茶园以及历史人文资源,依托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创建及河道岸边景观提升等工程,先后完成了美丽乡村“基础版”和“升级版”建设,形成了以“丰义寻趣”为主题,以“采石、采茶、采药”的“三采”文化为核心,以脱力草、湖羊、茶叶等农特产品为基础,环绕丰山打造了丰山探幽、沙洲观鹭、山居问茶、围炉羊宴、山前赏樱、埭前晚居、丰溢牧羊、海伦嬉戏等特色“八景”乡村旅游环线。之后,丰义村又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了花海栈道、“仙水潭”、心语心愿、丰山石记忆馆,并且在周边配套了停车场,打造出一条集河湖观光、休闲、购物、体验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路线。
在姜家堰传统住宅片区,通过对15幢老房子的改造和对区域环境的整体提升,丰义村综合开发2幢民房,引进丰义首家“欢庭”品牌——丰义别院民宿。其余房屋均按“一户一院一菜地”模式改建成康养度假房,吸引了一大批江浙沪的颐养阶层来此康养度假。据统计,今年以来,丰义共接待游客48.8万人次。
对于丰义现在的变化,沈忠泉感叹道:“原先村里面几乎就没有游客,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村里面人多得不得了,汽车都没有地方停。游客一多,我们的收入也多起来了,现在我就在附近的农场里面上班,干点农活,赚点小钱,离家又近,我很满意了。”
几年来,丰义村通过生态修复、绿化投入、景观打造、文化提升、管护完善等一系列措施,完成对山前埭河的综合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条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河湖;在此基础上,丰义村又将目光放远,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将“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