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区)之窗
县(市、区)之窗
海宁市入选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第一批试点单位
发布时间:2022-07-27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作者:章佳瑜 字号:[]

近日,海宁市水利局入选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第一批试点单位,通过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应用,海宁市水利建设市场进入“信用+”模式。

据了解,海宁市建设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应用,以信用为抓手,依托信用评价应用平台,探索信用结果在招投标、工程担保、日常监督检查、表彰评优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海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数字化改革从无到有的突破。

“简单来说,以后施工单位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不论是标前还是标后,都与‘信用’息息相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信用”的分数来自“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应用”中的信用评价结果,“根据省里信用评价结果,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行招投标加分、降低担保额度、降低监督检查的频次和事项、标化文明工地评选加分。”

具体而言,在招投标环节,信用评价结果将应用在投标担保以及评标过程中。“一个概算400万的水利项目大概会有100多家单位参与投标,一家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的企业,可以减少4万元的投标担保。评标时,以往专家根据企业的商务报价计算出评标基准价,越接近基准价的企业商务分越高,中标概率也就最大。但是实行‘信用+’后,我们还会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在商务分的基础上加上信用带来的资信分,这才是企业的最终得分。”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用等级是市场主体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加分项”。中标后,信用也在发挥作用。信用评价结果纳入工程担保,结合不同担保类型,确定担保额度和额度降幅,即对高信用企业切实减轻工程担保成本。同时,结合参建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在“海宁市水利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评审过程中,对参与申报的项目在原有评分的基础上加分,实现信用评价在表彰评优环节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日常监督检查环节,根据信用评价结果调整监督检查频次和事项。

信用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将为维护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海宁市依托数字化应用手段,水利建设市场信用评价应用已完成主体功能建设,计划在下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切实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效能,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