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兴数字水网应用入选水利部优秀应用案例
- 发布时间:2023-01-29 来源:办公室 字号:[ 大 中 小 ]
-
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应用案例推荐名录(2022)》,嘉兴数字水网应用通过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中期评估,并入选优秀应用案例。
水情是嘉兴最重要的市情,水生态是嘉兴最重要的生态,独特的平原河网水系特征决定了嘉兴市治水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嘉兴迫切地需要解决好水问题、发挥好水优势、保障好水安全。恰逢2021年底,水利部召开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嘉兴市水利局作为分会场参加会议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市级作交流发言。
2022年,经过积极申报争取,《数字孪生水网(杭嘉湖平原)建设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先后通过省水利厅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的审查审核,正式纳入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试点。
为破解预报预警不智能、风险识别不精准、工程调度不协同等难题,提升我市水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数字孪生水网嘉兴这样干:
一、领导高度重视
嘉兴市市长李军在数字孪生水网(杭嘉湖平原)试点的基础上,亲自部署“智水一件事”,并纳入嘉兴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六大“牵一发动全身”的应用;王慧琳副市长召开水利数字孪生水网(杭嘉湖平原)情况汇报会议并作重要部署,嘉兴市水利局成立数字孪生水网(杭嘉湖平原)先行先试工作专班,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专班化推进项目。
二、院士团队领衔
试点项目由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院士团队领衔。梅宏院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领域的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本项目中采用了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大数据互操作、多源遥感影像信息智能解译、新一代大数据安全等核心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三、高精度孪生水网,提升“四化”水平
依托嘉兴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的二三维地图数据服务,构建全域骨干水网L1级孪生底板;其次,构建以嘉兴市中心城区、海盐塘干流及两岸圩区、南台头排涝枢纽防洪排涝受益区为试点范围的精细化的L2级底板;最后对重要水利工程打造L3级数字孪生工程,依托IRS平台在孪生底板上共享整合了地理基础信息、城市建筑信息、气象降雨、河道水位、雨情、工情、视频等信息,最终形成场景化、多元化、可视化、智慧化的高精度孪生水网。
四、高算力智慧水网,提高“四预”能力
开发了覆盖全杭嘉湖区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洪水预报模型、洪水淹没分析模型和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模型。共享太湖流域模型在杭嘉湖流域边界的实测数据和预测成果,进一步提升模型预测精度。开展多目标统筹调度的模拟分析,以及对典型洪水进行反演,统筹流域行洪与区域排涝;全域与城区防洪排涝;城市、圩区排水与骨干水网行洪,全面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能力。
五、高效能数治水网,优化“四水”安全
聚焦平原水网多目标调度,通过滚动预报精准预测水位、圩区、堤防风险,并统筹区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提前南排预降,圩区有序排涝,进而破解预测预报不智能、风险识别不精准、工程调度不协同等难题,为我市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安全保驾护航,为“两个先行”、“两个率先”贡献水利力量。
台风期间,预报预警及时有效。系统在“梅花”、“轩岚诺”台风期间,访问量总计8700余次,为筑牢防御台风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综合监视模块,对全域33个雨量站点、市本级9个水位站点及市县两级工程运行进行了监视,全面掌握汛期态势;依托嘉兴水利大脑,每6小时滚动预报水位,及时预测可能出现水位超警的站点及发生风险的圩区、堤防。今年9月3日防御 “轩岚诺”台风期间,根据气象部门提供内参设定模型的降雨条件,市水利部门成功预测到平湖站水位将超警,并通过预演预案功能,模拟独山枢纽开闸放水降低平湖水位的过程。9月14日防御“梅花”台风期间,值班人员成功预测嘉兴超警超保的各个站点,并模拟南排工程、城防工程以及区县圩区工程通过预排、抢排降低全市高水位的过程,辅助调度决策,提前通知相关负责人,做好抢险准备,达到水灾害防御工作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的建设目标。
主动服务,筑牢数字安全屏障。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公众只要登录水旱灾害防御网页或“嘉水在线”App就可以看得到当前9个主要报汛站有没有水位超警戒。台风来袭时,公众可以实时掌握嘉兴及周边地区水情、雨情、工情、降雨预报、台风路径等监测信息和气象预警信息。水利工程和堤防巡查人员也可通过该平台上报险情灾情、了解未来水情变化趋势,可以掌握整体的水情发展的动态和工程运行状态,确保早发现早抢险少损失,充分发挥数字化掌上平台和系统化工作机制作用。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