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吹响全域治水号角 绘就人水和谐美丽画卷
-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字号:[大中小]
-
潮闻天下,水韵古今。海宁,素有“海洪宁静”之意,自古就与治水密不可分。“2011年,海宁在省内率先推出‘河长制’,吹响了全域治水号角。十年来,海宁治水工作稳步前进,河水一年年变清,水质一年年向好。”有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5年获评省级优秀;14个嘉兴市控以上断面中Ⅰ-Ⅲ类水占比首次达到100%,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优秀。
近年来,海宁先后打赢清三河、剿灭劣五类、治理黑臭河等硬仗,在嘉兴率先完成全域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污治理全覆盖。面对新时代精准治水的新要求,海宁积极探索“数字化”治水模式,将碧水攻坚纳入该市美丽海宁数治建设内容,全力推进智慧治水应用,推动水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同时,各地积极结合辖区特点,深化开展数智治水行动。在原“零直排区物联网长效监管平台”和“安全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集成开发斜桥污水零直排标杆镇系统管理平台,融合打造“工业-生活小区-其他类”一体化的数字管理平台,实现视频、事件、设施、物联等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能够定位实时展现,管理要素“一键清晰”,形成“一个平台监管一个城镇”的标杆镇数字化建设。首创数字化与稻田管理相结合,将农田灌溉运行纳入系统,通过平台远程控制、自动计量、动态监控、在线管理等功能,实现灌区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和工况的精准化控制。同时结合农田退水水质监测站,实时监测农田水质情况,检测数据实时传送至数字大脑。项目实施后,水质指标有较大改善,达到“可控、可视、可管、可循环”的数字化节水净水效。
据悉,近年来,海宁不断重视社会主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完善公众监督参与机制,充分挖掘和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社会共治“内生力”。目前,海宁共有各级河长1000余人,不仅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的“河长”,也包括来自社会的“民间河长”,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建立起“大河长”带“小河长”工作机制。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始终是普惠民生的重要福祉。未来,海宁将继续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不断创新治水举措,实现治一方水、富一方民、美一方家园,绘就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