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水利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区)之窗
县(市、区)之窗
海宁:把论文“写”在海塘上 让工程与科研并进
发布时间:2024-06-12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作者:俞耿锋 字号:[]

提及修筑海塘,大多数人脑海中出现的是建设者奋战施工一线的画面。但殊不知,相较以往,现代化海塘建设,更依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近日,在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一期(盐仓段),该项目建设内容为7.09公里海塘提标加固至300年一遇,新建市政道路5.94千米(含隧道2.02千米)、桥梁6座、生态滨水岸带7.09千米、观潮平台和潮位观测站各1座,完成护塘河生态化整治5.89千米,并配套数字化海塘建设等。

在项目部,Ⅰ标段项目负责人付祖南,他正打开一张表格,上面是工法、专利、论文、QC、软著等科研进展。一个工程项目怎么会有如此多与科研相关的内容?“因为我们是‘工程带科研’的方式在推进项目建设,像我们项目Ⅰ标,技术人员就有45人。”付祖南表示,这些技术人员包括正高工、高工、工程师等,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学历基本都在本科及以上。

付祖南是正高级工程师,入行已经18年了,是工程“老将”。在他的主导下,盐仓段海塘Ⅰ标段开展沿海深厚软基堤防(海塘)不均匀沉降的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这个研究入选省水利厅揭榜挂帅项目。“盐仓段海塘是浙江省首个以‘安全+’批复的海塘安澜项目。我们的施工地段是强涌潮区,对工期和安全要求都非常高,所以我们想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工程效益,同时支撑项目创优夺杯。”付祖南介绍,除了他主导的项目之外,在沿海软基研究中,包含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鸿翔建设立项的海塘提标加固关键技术研究,浙理工、华东院立项的海塘堤身下穿隧道开挖安全控制及开挖渣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浙工大、华东院立项的强涌潮高渗透环境“安全+”海堤提标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等。

这些研究中,45位“技术尖兵”发挥了主力作用。比如,在隧道建设中,技术人员崔圆圆是全套管长螺旋灌注桩机这一新工艺的负责人。在记者问到“为何想到采用这种模式”时,崔圆圆介绍:“项目工期短,但是对质量要求比较高,就一直在思考怎么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海塘建设进度,想到了在隧道围护结构的咬合桩施工中采用这种新工艺。”

全套管长螺旋灌注桩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工艺,具有土层适应性强、不坍孔、无泥浆污染、成桩功效高、成桩质量好等优点。“但是过去海塘建设中并未用过该工法,它对施工效益是否有利,得先开展试验总结。”崔圆圆回忆,当时花了20天时间,带着工人们选了3块不同土层的地方,总共打下了27根咬合桩,多次试验观察后,定下了全套管长螺旋灌注桩机这一新工艺。与传统搅拌桩机一天最多打两根桩相比,新工法每天可以打6-8根桩,隧道提前11个月完成结顶。

再如,在海塘提标加固上,一级挡墙采取了重力式挡墙滑模台车。这一新工艺由工程师孙哲策划落实。通过这种新方式,原来5天完成一仓墙身的浇筑加快到2天完成。

当前,在这支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努力下,已实现工程与科研齐头并进。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申报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授权8项;工法6项其中行业工法3项;QC项获奖4项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17篇SCI收录4篇,还有10项软著授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