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古海塘筑起300年一遇的“铜墙铁壁”
- 发布时间:2025-03-31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字号:[大中小]
-
古海塘是海宁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防御工程。近日,在钱塘江北岸海塘安澜工程(老盐仓至尖山段海塘)Ⅰ标段建设现场,一边是阶梯式的古海塘,另一边,工人们正在距离古松木桩8米处的地方,打下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板桩。
“打下板桩后,将在板桩与古海塘塘脚之间浇筑护坦,把古海塘塘脚和江水隔开,起到保护塘脚的作用。”现场,Ⅰ标段施工技术负责人表示。海塘堤脚加固后,板桩、护坦都在低水位以下,原有的古海塘风貌不受影响。
据悉,钱塘江北岸海塘安澜工程(老盐仓至尖山段海塘)已列为省千项万亿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标加固海塘34.2公里(含加固堤脚7.5公里),改造旱闸10座,改扩建谈家埭排涝闸,新建上塘河闸前防汛交通桥1座,沿塘布置水文化节点4处,配套建设便民服务点7处,建设监测感知、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分两个标段实施。其中Ⅰ标段总长7.5公里,加固堤脚是项目建设的一大重点。当前,共有三个作业面同步工作,130多位施工人员分布在不同点位上作业。“三个作业面都在打板桩、浇筑护坦。”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设中,采用分段施工方式,“进入汛期后,我们会把作业重心转到堤顶和背坡,其中堤顶要从现在5米宽度拓宽至12米,海塘背坡也将做提升改造。”
据悉,项目Ⅱ标段也正式动工,意味着整个项目开启全面建设。未来,两个标段在建设中,将围绕打造全省海塘安澜标杆,古海塘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智慧化管理赋能,树立清廉工地示范典型等关键词,推动项目于2030年完工,将海塘防御标准从100年一遇提升至300年一遇。
值得注意的是,整段海塘提标加固过程中,土方填筑和板桩工程量多,且涉及鱼鳞石塘。因此在项目建设中,打造了全省首个海塘鲁班工地试验室。“主要开展跟古海塘相关的实验,比如古海塘糯米灰浆改性与应用研究等。”鲁班工地试验室负责人介绍。鲁班工地试验室由省钱塘流域中心、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浙江钱塘江海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于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开展常规性指标检测147组,推进6个科研课题,助推古海塘“焕新”,筑起300年一遇的“铜墙铁壁”。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