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市强化城乡供水改革 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海宁市水利局 字号:[大中小]
-
海宁市在2010年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供水二级管网和农村三级管网改造,供水保障覆盖海宁全域人口,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无差别服务。
一是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完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有饮用水源生态湿地2个,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60万吨,配套供水管网8000多公里。两座水厂均为臭氧+活性炭+砂滤深度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5749-2022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投运海宁市2023年东部供水提升工程,增加尖山区域供水能力5万吨/日,持续保障东部区域生产生活;有序推动海宁市2024年、2025年供水设施提升等项目,改造提升农村区域供水管网约60公里,有效提升农村区域供水安全。大力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改造,供水产销差率从改造前20%左右下降到在8%以内。结合水源生态湿地的建设提标,以及千岛湖原水引进,供水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
二是健全建管并重长效机制,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对水源保护区巡查,并按季度形成专报上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保障饮水安全。创新千岛湖引水联动调度机制。2024年全年引进千岛湖原水2965万吨,水质常态化达到I类水标准。加强管网巡检力度,建立DMA分区计量系统,提高检漏治漏针对性。同时,做好夏季高峰、抗台防汛、冰冻灾害天气下的保供水、保民生及应急抢险工作,保障全市生产生活正常有序。优化“智慧水务”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了供水设施运行监测系统、供水管网GIS信息系统、DMA分区计量系统、营业收费系统、统一抄表平台和数据仓库等,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提升供水保障数字化管理实效。
三是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建立“96390”水务热线,坚持24小时供水服务值班制度,电话问讯及时解答,用户投诉及时记录并工单落实属地营业所赶赴现场解决。建立“潮乡水务,诚信为民”服务品牌,建立半小时服务圈,用户报修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组织抢修。同时,建立首次获得用水“1000”服务制度,即“一个环节,0资料,0跑腿,0费用”。全国首创“日用水量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用水管理服务从“月”到“日”的飞跃。目前已有4万余户居民纳入监管平台,实现每日水量查询,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